2024-05-29 14:13:25 文/何静
有段时间流行一句话: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这大概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在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社会规训中生活好像是有一套明确的固有线路图,上面罗列着人到了某个时间点就该打卡的任务清单,若未能按时完成或抵达目标时,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或是焦虑中,这种状态被大家称之为轨道。
旷野与轨道对应,指的是人回应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摆脱时间带来的种种桎梏。当没有这些思想负担的时候,反而能够收获更强有力的推动力。许多人都想要离开轨道,但是很难摆脱现实的禁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旷野。就如同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的人很多,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且愿意付出努力去追寻的人很少。
找寻的前提是了解。余华老师曾在节目中说过:“你可以等到找到旷野后,再离开轨道”。但大家好像倒置了这个顺序,所以总是挣扎矛盾,焦虑不安却也止步不前。旷野虽然形态不一,但在大家的意象里往往伴随着自洽、快乐、坚定而有安全感的生活,逐个拆解开来会发现这是无法完美兼顾的。自洽、开心、坚定的人生可能不会拥有,我们在创造这个词语的时候或许没有思考过这些是经由经验对比而来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标准。人们乐于追求消解所有的负面情绪和负面信息,但仔细想来却发现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安全感是特定环境特定情形的产物,如主持人可以在舞台上侃侃而谈,播种者在田野里熠熠生辉,他们在各自的生活场域里拥有着安全感,但切换场景后,安全感不会一直存在,正如它的名字,是一种感觉,是暂时的。同理,治愈这个词语也是悖论,或许人的糟糕状态能够被短暂的快乐抚慰到,但并不能被完全消除。我们在没有实现目标的时候会觉得目标的实现能够同时带来一系列幸福的连锁反应。但真正实现的那一刻才会发现,很多烦恼跟外在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如同你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不会因为你位置的改变随之消失。
因此,旷野并非天堂或是乐园,它或许会带给你更多的危险与未知,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属于自我的旷野也未必都是鲜衣怒马、浪漫天涯,或许也是按部就班、步调规范。只是,自由裹着糖衣、闯荡充满光环,总能让原本在旷野的人怀疑自己身处轨道。生活的无力感来自于不受控制的挫折,但挫折总会存在,它让人迷茫也让人坚定,无论你身处旷野还是轨道,迷茫的人逃避,坚定的人面对。
那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旷野呢?或许在于工作的间歇抬头仰望的蓝天,或许是下班途中欣赏的花朵。是朋友们抽空的问候,是家人温暖的餐饭~这些被琐碎重复日常淹没的感受,这些滋养人情绪的养分,应当通过某种形式被放大、被充盈。为什么烦恼总是容易被放大,而快乐总是转瞬即逝?我们该学习的能力是如何让这两种情绪转换,减少痛苦的、悲伤的、烦躁的情绪在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幸福的、欢乐的、开心的感受在心中停留的时间。
综上,基于对人生的基本认识,真正的旷野或许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即一直精彩、充实、顺利、喜乐,而是不断与痛苦、不安、烦恼等情绪对抗的过程中收获到的喜悦与感动。